各位法師、各位居士大家好:
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佛典故事,這故事出自《法句譬喻經》〈9 雙要品〉。
古時候婆羅門有七十餘家,因為他們的宿世福德因緣具足了,佛覺得應該可以度化他們,所以就到他們的村莊,想要度化他們。
那這些婆羅門看到佛相好莊嚴,又有光明相,大家都非常景仰。
佛就問他們:你在這山中住多久啦?如何生活?怎麼樣求出離生死?
那這些婆羅門說他們是侍奉日月水火,經常在祭祀,希望求生梵天來離生死。
佛就告訴婆羅門:你如果是這樣子用祭祀,只是想要生梵天,這是沒有辦法出離三界輪迴,必須修道,要修無漏的智慧,才能夠離三界生死。如果沒有修無漏的智慧,還會墮三惡道,只有出家修行才可以得到涅槃。
這七十位婆羅門他們聽了以後就很高興,就發心希望出家。
佛就說:「善來比丘!」他們就出家跟佛修行了。
但是,在走回精舍的路上,結果這七十位婆羅門慢慢慢慢又產生退心了,他們又想念自己的妻子兒女。
那時候,正好碰到天下非常大的雨,有幾十間的草茅,結果大家都躲在那個草茅,在草茅裏面躲雨。
佛就說:如果我們蓋房子沒有很細密的話,那遇到天下雨,它就會漏水;同樣的,我們的意念沒有經過思維而修行的話,那種種淫欲、放逸這些就像這個房子漏一樣,它會滴下來、會穿漏。那如果說我們房子好好地把它很密緻蓋好來,那即使下雨,也不會有穿漏。所以我們要攝心、要思維而行,有正念、有正知而行。這樣的話,即使有淫欲啦種種,也能夠降伏而不生。
這七十位沙門他們聽了以後,心裡就有點反省,自己想要精進來修學,但是還是有點懵懵懂懂、迷迷糊糊的。那雨停了以後,他們就繼續往前走。
那走走走,就看到地上有一張紙,佛就告訴比丘說,把這張紙拿起來。就問他們:這是什麼樣的紙?
這比丘拿起來聞一聞說:「喔!這是包香的紙。雖然說被丟棄了以後,但是這個香氣還在。」
然後再慢慢走走走,突然發現地上有一根斷了的繩索,佛就叫比丘把它撿起來,問他這是什麼樣的繩索?
那比丘聞一聞,結果就說:「這個繩索非常的腥臭,有腥魚的臭味,這應該是綁過魚的繩索。」
佛就說:人的本性本來是中性的,因為某種因緣有時候就會造罪,有時候某種因緣就會造福。如果我們親近賢聖的話,那道心鞏固、日益隆勝;如果說跟愚昧,或者說素質不好的,或者惡友相處的話,那這罪業就會不知不覺的增加,就像這個紙或者繩子一樣。所以 世尊就說一首偈頌。
如果是庸俗淺陋的人,他跟這些人親近的話,就好像跟臭物晝夜相處在一起,久而久之、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惡的習性;反之,如果我們能夠跟賢善之人相處,好好親近賢善之人,就好像跟香晝夜相處,有香的薰陶,久而久之我們的智慧增長、善法又能夠增益,行為就既芬芳又高潔。
那七十位沙門聽了佛這樣連番的開示以後,起慚愧心,知道家是一種汙穢的聚集處,妻子是種種牽掛。所以,他們又能夠攝心、有正念正知,隨佛好好修學。知道佛,還有很多弟子都是善知識,我們親近這些善知識就像跟香晝夜相處一樣,不要再接近惡友產生染污,就精進修行而得到阿羅漢道。
我們中國也有一句話講,「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。」就是跟好人相處,就好像入芝蘭一個很芳香的房子,自己不知不覺其實已經染了香了,雖然不察覺但也是薰染了香氣。而「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」與惡人晝夜相處,就好像在賣鮑魚的菜市場一樣,久而久之它有臭味也聞不到了。
這個是出自《法句譬喻經》,在大正藏第4冊 583頁中欄到 584 頁上欄。
好,那我們大家一起共勉!
※《法句譬喻經》卷1〈9 雙要品〉(CBETA, T04, no. 211, p. 583, b20-p. 584, a3):
昔耆闍崛山後有婆羅門七十餘家,宿福應度,佛到其村現道神化,眾人見佛光相巍巍莫不敬伏。
答曰:「居此以來三十餘世,田作畜牧以此為業。」
又問:「奉脩何行求離生死?」
答曰:「事日月水火,隨時祭祠。若有死者,大小聚會,唱生梵天以離生死。」
於是世尊即說偈言:
「以真為偽,以偽為真,是為邪計,不得真利。
知真為真,見偽為偽,是為正計,必得真利。
世皆有死,三界無安,諸天雖樂,福盡亦喪。
觀諸世間,無生不終,欲離生死,當行道真。」
七十婆羅門聞佛所說,欣然意解願作沙門。佛言:「善來比丘!」鬚髮自墮,皆成沙門。
佛與比丘共還精舍,至於中路,顧戀妻息各有退意,時遇天雨益懷憂慘。
佛知其意,便於道邊化作數十間舍,入中避雨,而舍穿漏。佛因舍漏而說偈言:
蓋屋善密,雨則不漏,攝意惟行,婬匿[7]不生。」
地有故紙,佛告比丘取之,受教即取。佛問比丘:「以為何紙?」
於是世尊即說偈言:
賢夫染人,如附香熏,進智習善,行成芳潔。」
[1] 方:方法,方略。(《漢語大詞典(六)》,p.1549)
[2] 二十八天:佛教對欲界六天、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的統稱。(《漢語大詞典(一)》,p.116)
[3] 三塗:即地獄、畜生、餓鬼等三惡道。
[4] 泥洹:即涅槃。
[5] 惟:思考,思念。(《漢語大詞典(七)》,p.598)
[6] 泆(ㄧˋ):放蕩,放縱。(《漢語大詞典(五)》,p.1085)
[7] 匿(ㄋㄧˋ):隱藏。(《漢語大詞典(一)》,p.969)
[8] 自進:自求進德。(《漢語大詞典(八)》,p.1326)
[9] 瞢(ㄇㄥˊ)瞢:昏昧,糊塗。(《漢語大詞典(七)》,p.1242)
[10] 捐棄:拋棄。(《漢語大詞典(六)》,p.616)
[11] 索:粗繩。泛指繩索。(《漢語大詞典(九)》,p.746)
[12] 臻(ㄓㄣ):1、到,達到。2、增加,加重。(《漢語大詞典(八)》,p.800)
[13] 翫(ㄨㄢˋ)習:1、狎昵。2、成為習慣。(《漢語大詞典(九)》,p.668)
[14] 鄙夫:庸俗淺陋的人。(《漢語大詞典(十)》,p.676)
[15] 藪(ㄙㄡˇ):1、人或物聚集之所。2、聚集。(《漢語大詞典(九)》,p.60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