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在家眾的德行《福慧 隨身書 》 No.011◎ 印順導師 著

 二、六念 ~19-22

 在家的信眾,於五法而外,對心情怯弱的,每修三念:念佛,念法,念僧。或修四念,即念三寶與戒。或再加念施;或更加念天,共為六念,這都見於《雜阿含經》。這主要是為在家信眾說的,如:
(一)摩訶男長者聽說佛與僧眾要到別處去,心中非常難過 (《雜阿含》卷三三. 九三二、九三三經);

還有難提長者(《雜阿含》卷三○.八五七、八五八經),
梨師達多弟兄(《雜阿含》卷三○.八五九、八六○經)也如此。

 (二)訶梨聚落主身遭重病(《雜阿含》卷二○.五五四經);須達多長者 (《雜阿含》卷三七.一○三○經等),八城長者(《雜阿含》卷二○.五五五經),達摩提離長者(《雜阿含》卷三七.一○三三經)也身患病苦。

 (三)賈客們有旅行曠野的恐怖(《雜阿含》卷三五.九八○經)。

 (四)比丘們有空閒獨宿的恐怖(《雜阿含》卷三五.九八一經)。

  這因為信眾的理智薄弱,不能以智制情,為生死別離,荒涼淒寂的陰影所惱亂,所以教他們念——觀想三寶的功德,念自己持戒與布施的功德,念必會生天而得到安慰。這在佛法的流行中,特別是「念佛」,有著非常的發展。

  傳說佛為韋提希夫人說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還是為了韋提希遭到了悲慘的境遇。所以龍樹《十住毘婆沙論》說:這是為心情怯弱者所作的方便說。這種依賴想念而自慰,本為一般宗教所共同的;神教者都依賴超自然的大力者,從信仰、祈禱中得到寄託與安慰。

念佛等的原理,與神教的他力——其實還是自力,並沒有什麼差別。經中也舉神教他力說來說明,如說:「天帝釋告諸天眾,汝等與阿須輪共鬥戰之時生恐怖者,當念我幢,名摧伏幢,念彼幢時恐怖得除。......如是諸商人!汝等於曠野中有恐怖者,當念如來事、法事、僧事」(《雜阿含》卷三五.九八○經;又參《增壹阿含.高幢品》)。

他力的寄託安慰,對於怯弱有情,確有相對作用的。但這是一般神教所共有的,如以此為能得解脫,能成正覺,怕不是釋尊的本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