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

懶惰的人

佛陀教導我們,努力修行而不懶惰(atandito)。在此,tandi是昏沉與懶惰的同義詞。對禪修者而言,懶惰是能毀壞修行且距離最近的一個內在敵人。要戰勝、驅除這個敵人,你應該盡最大努力,準確且精進地觀察懶惰或任何在當下變得明顯的目標。將心瞄準目標(vitakka)可以打開萎縮的心,令它有活力,保持警覺。佛陀曾說:līnaṃ cittaṃ kosajjānupatitaṃ,「不積極的心導致懶惰」。懶惰的人稱為kusīta,因為他的行為是令人厭惡的。他也被界定為是應受責罵的人,因為懶惰的人毫無用處。懶惰或者懶惰者的行為,皆稱為kosajja。


佛陀說懶惰的人必定過悲慘的生活(kusīto bhikkhave dukkhaṃ viharati),因為他被不善的心理狀態所纏繞(vokinno pāpakehi akusalehi dhammehi)。懶惰無正念的人,在生活裡鮮少會感受到知足與安詳,因為懷有想要看好看、聽好聽等等的欲想(kāmavitakka)。若人懷有瞋意、嫉妒,有殺想(byāpāda-vitakka)、或害想(vihiṃsa-vitakka),也很難得到快樂。如此,懶惰的人必定過悲慘的生活,[105]最終可能產生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。因此,佛陀說:懶惰的人喪失很大的利益(mahantañca sadatthaṃ parihāpeti)。


精進的三個階段


念處禪修的真正利益是身、語、意的清淨。要去除不淨,你需要在三學戒定慧的修行中,付出三階段的努力,即初始的努力、強化的努力,與終極的努力。懶惰的人通常會抱怨練習過於密集,在禪修時間結束之前便想要離開。他們將因此喪失密集禪修的利益。如果你不修習念處禪修,你不會真正了解對自己和別人而言,什麼是有利益的,什麼是沒有利益的,什麼是合適的,什麼是不合適的。如果你了解,你將不會犯錯,或者犯較少的錯誤


因為你決意要提升生命的品質,所以你來到這禪修中心。因此,你應該付出三種精進:發勤精進(āraddha- vīriya)、策勵精進(paggahita-vīriya)和圓滿精進(paripunna-vīriya),或者說初發界(ārambha-dhātu)、出離界(nikkamma-dhātu)與勇猛界(parakkama-dhātu)。就像發射衛星將它一路推進到無重力的軌道一樣,你應該一路運用這些精進,直到你能夠免除煩惱的重力。


在實修方面,你應該做的,是盡最大的努力覺察當下生起的顯著目標。你的基本目標,在坐禪時是腹部上下,行禪時是腳部的移動。舉例而言,當你觀察腹部上升時,你應該盡最大努力,去覺知腹部整個上升過程所包含的種種現象。[106]行禪時觀照腳部,也是如此。透過發勤精進,你可以培養正念與剎那定。精進、念與定,稱為定蘊,能使你見到實相,並能淨除你心中的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