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的現起
念的現起是面對所緣境界(visayābhimukhībhāva- paccupaṭṭhānā)。舉例而言,若你想看佛像,你應該面對著佛像。你的注意力應該與佛像面對面才能見到佛像。同樣地,念會面對目標。就內觀修行而言,觀照的心應該與觀照的目標面對面,如此才能與目標同步。正念也顯現為保護心不受煩惱侵擾(ārakkha-paccupaṭṭhānā)。如果你能夠觀照當下顯著的目標,念會現前不讓煩惱有機可趁。如此,念能保護心(rakkha),阻止煩惱生起(āvarana),抵禦煩惱(gutti)。這是念在實踐中顯現的方式。
念的近因
念的近因是準確認知所緣目標(thirasaññā- padaṭṭhānā)。記錄文件總能增長我們的知識,同樣地,精確的認知總能增長正念。當你觀照禪修目標時,你應當精確地觀照,如此正念將得增長。
就念的現起而言,念能抵禦煩惱。這稱為心的防禦(gutti)。有防禦之處,便有解脫(mutti)。每次正念生起時,解脫便生起。這種解脫稱為「彼分解脫」(tadaṅgavimutti)。培養正念一秒,就獲得一秒的解脫。[110]你能培養愈多的正念,便能體驗愈久的解脫。
舉例來說,一個國家入侵另一個國家時,不可能一下子便佔領整個國家。他們必須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佔領。再舉另一個例子,當空瓶子一點一滴裝滿水時,每一滴水取代瓶內相同份量的空氣。同樣地,每一秒的正念將取代同份量的煩惱。如此,煩惱會一點一點減少,直到完全被根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