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)菩提心的尊勝
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,從初學,久學到最後身菩薩,真是淺深萬類。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等大菩薩,這才不敢自稱菩薩了。初發心菩薩,雖還沒有大功德,可是已經是一切「眾生之上首」;不但為凡夫,而且為二乘賢聖所尊敬了。經中比喻為:如王子初生,就為耆年的大臣所尊敬;獅子兒初生,就為百獸所畏敬;迦陵頻伽鳥在殼中,音聲已勝過了一切鳥類;新月的微明,就為人類所愛敬。菩薩發心以來,就是這樣可尊可敬的,大菩薩們是更不必說了。為什麼這樣呢?因為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,悉由菩薩而有的。這是說:世間善法,聲聞、緣覺等善法,都依佛菩薩而有;佛功德也是依菩薩而有的──所以菩薩為一切善法的根源。以世間善法來說,如說:『菩薩受身種種,或時受業因緣身,或受變化身,於世間教化,說諸善法及世界法,王法,世俗法』等。有些修菩薩行而暫時失敗了的,名『敗壞菩薩,亦有悲心。治以國法,無所貪利;雖有所惱,所安者多,治一惡人以成一家』等。菩薩為一切善法的根源,可尊可敬,而菩薩是從發菩提心而來的。所以大乘經中,無邊讚歎菩提心的功德,說他是『一切佛法種子』。
初發菩提心,重在立定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的大誓願,名為『願菩提心』。廣說如四弘誓願:『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邊誓願斷,法門無邊誓願學,無上佛道誓願成』。但是發菩提心,並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,而是要一番修習,達到堅固成就的。菩提心的修習,為修學大乘道,趣入大乘道的第一要著。菩提心從慈悲心起:或是緣慈母的孝敬救度,擴大到願度一切眾生,而上求佛道;或是設想他人與自己一樣,利濟眾生應如愛護自己一樣,進修到願意為利他而犧牲自己。修菩提心的動機,方法,近於儒家的仁道,恕道。但菩提心修習圓滿成就,深廣是與世間法大大不同的。這是大乘道的基石,修學大乘道的,應先多多的修學!
(本文錄自《妙雲集•成佛之道》260~262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