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

世間什麼最喜樂?

《法句譬喻經》「好喜品」第二十四(大正4,595b24-596a3)

昔佛在舍衛精舍,時有四新學比丘,相將至[木+奈]樹下,坐禪行道,[木+奈]華榮茂,色好且香,因相謂曰:「世間萬物,何者可愛,以快人情?」

一人言:「仲春之月,百木榮華,遊戲原野,此最為樂。」
一人言:「宗親吉會,觴酌(1)交錯,音樂歌舞,此最為樂。」
一人言:「多積財寶,所欲即得,車馬服飾,與眾有異,出入光顯,行者矚目此最為樂。」
一人言:「妻妾端正,綵服鮮明,香熏芬馥,恣意縱情,此最為樂。」

佛知四人應可化度,而走意六欲(2),不惟無常,即呼四人,而問之曰:「屬坐樹下,共論何事?」四人以實具白所樂。佛告四人:「汝等所論,盡是憂畏危亡之道,非是永安最樂之法也。萬物春榮,秋冬衰落;宗親歡娛,皆當別離;財寶車馬,五家(3)之分;妻妾美色,愛憎之主也。凡夫處世,興招怨禍,危身滅族,憂畏無量,三塗(4)八難(5),苦痛萬端,靡不由之矣!是以比丘!捨世求道,志存無為,不貪榮利,自致泥洹,乃為最樂。」

於是世尊即說偈言:「愛喜生憂,愛喜生畏,無所愛喜,何憂何畏?  
好樂生憂,好樂生畏,無所好樂,何憂何畏?  
貪欲生憂,貪欲生畏,解無貪欲,何憂何畏?
貪法戒成,至誠知慚,行身近道,為眾所愛。  
欲態不出,思正乃語,心無貪愛,必截流度。」

佛告四比丘:「昔有國王,名曰普安,與鄰國四王,共為親友,請此四王,宴會一月,飲食娛樂,極歡無比。臨別之日,普安王問四王曰:「人居世間以何為樂?」

一王言:「遊戲為樂。」一王言:「宗親吉會,音樂為樂。」一王言:「多積財寶,所欲如意為樂。」一王言:「愛欲恣情,此最為樂。」

普安王言:「卿等所論,是苦惱之本,憂畏之原,前樂後苦,憂悲萬端,皆由此興,不如寂靜,無求無欲,淡泊守一,得道為樂。」四王聞之,歎喜信解。

佛告四比丘:「爾時普安王者,我身是也。四王者,汝四人是也。前已說之,今故不解,生死莚蔓,何由休息?」時四比丘,重聞此義,慚愧悔過,心意開悟,滅意斷欲,得羅漢道。

註釋:
(1)觴酌:指杯中的酒。觴、酌,盛酒的禮器。

(2)六欲: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嚐味、身覺觸、意知法,生起六識而俱生的貪欲。

(3)《雜譬喻經》(大正4,528b18-c3)
「人之所重者,身也,命也,財也。此三事,皆不足惜,不可輕也。[身]不足惜者,以其非常、敗壞、無有堅固;愚惑惜之,以為我物,貪愛吝惜,起不善因緣,後墮惡道,故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,以有身故,遇值賢聖,擎跪、曲拳、承迎、禮拜,後得金剛寶身,不可毀壞,故曰不可輕也。命不足惜者,人為命故,殺生,強盜,婬[女+失],口犯四過,心生貪、恚、邪見,後墮地獄,故曰不足惜也。而亦不可輕者,以有命故,值遇聖賢,得聞法言,精義入神,盡壽修行,後得寶命,無量無窮,故曰亦不可輕也。財不足惜者,以財是五家之分,盜賊、水、火、縣官、惡子,五家忽至,一旦便盡,故曰不足惜也。不可輕者,遇良福田,持用布施,種種供養,無所遺惜,後得寶財四大藏,周窮濟乏,求得無盡,故曰不可輕也。」

(4)三塗,又作三途。(一)火塗,即地獄道,或以於彼處受苦之眾生,常為鑊湯爐炭之熱所苦,或以彼處,火聚甚多,故稱火塗。(二)刀塗,即餓鬼道,以於彼處之眾生,常受刀杖驅逼等之苦,故稱刀塗。(三)血塗,即畜生道,以於彼處受苦之眾生,強者伏弱,互相吞噉,飲血食肉,故稱血塗。

(5)八難,又作八無暇等,指不得見佛聞法之八種障難。(一)在地獄難;(二)在餓鬼難;(三)在畜生難;以上三者,受苦無窮,障於見佛聞法。(四)在長壽天難,如生於無想天,以其心想不活動,而障於見佛聞法。(五)在邊地之鬱單越難,鬱單越,譯為勝處,生此處者,其人壽千歲,命無中夭,貪著享樂,而不受教化,是以聖人不出其中,不得見佛聞法。(六)盲聾瘖瘂難,諸根不具,雖值佛出世,但不能見佛聞法。(七)世智辯聰難,雖聰利,但唯務耽習外道經書,不信佛法。(八)生在佛前佛後難,因業障深重,法緣淺薄,故生在佛前佛後,不得見佛聞法。

上淨下照院長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