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斷因非斷果

事實上,我們必須斷除的不是苦本身,而是苦的根源。生命裡事與願違,的確是非常痛苦的事。想永遠年輕,但卻逐漸老去;想永遠健康,卻仍會生病;想長生不死,卻不免一死。有時候,我們還會憂傷、苦惱、哭泣,遭逢身苦。事實上,出生這一事必然會有衰老、生病與死亡跟隨而來。什麼原因導致出生?因為愚痴與對生命的貪愛而造作的種種善業、惡業。不知道生命的過患,即是無明、愚痴,令我們執著生命,並為了生命造作善惡業。所以,生的根本原因是以無明、貪愛為首的煩惱染污。[114]我們無法透過愚痴來見到真諦,它就像是眼裡的白內障,讓我們無法看清事物。見不到真相,我們便不可能去除煩惱——一切苦的根源。念處禪修是能夠讓我們見到真相的可靠方法。
念處禪修好比是駕駛著一部配有優良方向盤與剎車系統的車子。沒有好的方向盤與剎車,駕駛人便無法控制車子,遲早會衝出馬路。這時候,駕駛人一定會發生嚴重的意外。同樣地,正念是我們生命中的方向盤與剎車系統,能夠保護我們,使我們不會傷害到自己與他人。
如我之前說的,任何實踐佛陀教導(即念處禪修)的人,皆可被視為是bhikkhu或yogi。因此,bhikkhu和yogi雖然字不同,但本質是相同的。現在,我想依據佛陀的教導來解釋yogi這個字。
Yogi的定義
修習念住的必備要件之一是精進(vīriya),這也稱為yoga 。具備yoga的人,即稱為yogī,字面義是指:為了培養(bhāvanāya)心、智而在修行上付出極大努力者。
佛陀說念處禪修不僅為佛教徒而說,而是為了每一個人。身而為人,我們有責任節制應節制之事,以保護自己與他人免受身、心之傷害。同時,我們也有責任去履行所當履行之事,以便為他人與自己帶來利益。要履行這樣的責任,[115]「正念」(sati),亦稱為「不放逸」(appamāda)是必要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具備正念和不放逸,以便能夠止惡行善。
高階的正念是念住自己所做的一切的動作(kāyānupassanā身隨觀)、自己感受的一切受(vedanā- nupassanā受隨觀)、自己所有的一切心念(cittā- nupassanā心隨觀),以及一切所見、所聽等(dhammā- nupassanā法隨觀)。在此,要能止惡行善,精進(vīriya)或說努力(yoga)是必要的。如果你有這種精進或努力,你便被視為yogī(bhāvanāya yuttapayuttatāya yogī)。你應該檢視自己是否配得上佛典所謂的yogī這個稱謂。自我檢視時,你必須誠實,不誇大自己的實踐,也不忽視自己的缺點。從實修而言,你應該做的,只是覺知基本目標即腹部上下,以及當下發生的其他顯著目標。


  5.Yoga作精進、努力之意時,在古漢譯佛典中常譯作「軛」,例如「不捨善軛」、「不捨軛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