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吾
多年前曾讀到法鼓山聖嚴長老的一篇文章,說某次在寺內香積寮看到一位年長的信徒在幫忙挑菜葉、洗菜,看起來手腳動作「非常生疏」,後來有人告訴法師,說那位「很發心、但不很專業」的廚房志工是某大企業的董事長夫人!可能她一輩子在家裡都有人服侍,從來沒有機會下廚房,所以連最基本的挑菜、洗菜都不會,更不用說做菜了(她的孩子們從小到大,可能也沒吃過「媽媽煮的菜」)。聖嚴長老在文中有感而發:志工到道場來服務大眾,回到自己家裡,「也要以志工的心情,服務家人!」真是旨哉斯言!的確,有的志工被人批評說「自己的家人都不照顧,卻跑出去照顧陌生人!」這真是情何以堪。例如去年八八水災之後,有許多年輕人發心要到災區幫忙打掃,就有人發表文章說 “Charity begins at home(大概是指:慈善應由自家做起)”說:這些年輕人在家裡從來不幫忙家事,如果真的有心要出去幫別人,那就先把自家打掃好,比較實際。
或許,這也未必!
有的人在家中從沒有動手打掃的因緣,其情況可能就跟前面那位董事長夫人類似(例如,從小就養成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習慣,嬌生慣養、養尊處優),這樣的人,如果能先出去為別人服務、多多「練習、實習」,回到家中,基於「慣性原理」,比較可能產生動力,會主動打掃身邊的環境。反之,如果一定要求他/她在家裡先做好了,才可以出門做義工,那有可能一輩子他/她都走不出家門去練習付出與關懷。印順導師有一篇文章就指出:
每一眾生,無始以來因緣複雜;有因過去恩愛關係結為母子,有因過去仇恨關係結為母子。在現世…或與父母同而相親,或與父母異而疏遠。所以有些人…愛他的父母,但對一般人,就不怎麼有同情心;有的人就不同,他在家庭裡對父母兄弟也許不怎麼孝悌,而對一般朋友或陌路人,卻極熱心…。
慈悲或仁愛的本質,原是平等而無偏頗的,它之所以未能一視同仁,即因有障礙差別,如燈光,原可遠近都照,而若遮以障物,雖近也照不到,若去障物,雖遠也能照。因此,世間有的孝父母而不愛外人,有不愛父母兄弟而愛朋友。
總之,凡於人而能悲愛的,我們都應該稱歎的,當然最好是平等普愛。若定要先親親而後仁民,不但不合世情,反而是障人為善了!
的確,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有的人跟自己的家人有障礙(卻跟朋友特別親),要除去障礙的方法之一,就是出去做義工,然後將做義工的精神帶回家中,與家人分享,此一模式,如果要套用佛教的術語,或可叫做「功德迴向」、「解冤釋結」。
所以,若有人要出去做義工,我們千萬不要潑人家冷水,說什麼「自己的家人都不照顧,卻跑出去照顧陌生人」之類的話,以避免「障人為善」(這「障人為善」聽起來頗為沉重,過失很大)。另外,已經在做志工的人,如果回到家中,沒有試著「服務家人」,那就表示身為志工的熱誠與努力,還做得不夠徹底。